专家团队

以专业成就客户价值
只有更加专业,才能不负众望

傅建熙

男,汉族,1938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房县,博士生导师
1982年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留学。主要从事林产化学加工和植物资源应用化学研究。主编著作4本,发表文章70多篇,获得科研成果50多项专利8项。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陕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成就:
创建了植物资源应用化学研究方向,开设了植物资源应用化学新课程,共培养研究生100多人。他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此理论为主线编写的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代表作品;《有机化学》教材。
他首先提出了花粉综合利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解决了大规模开发利用花粉的关键技术-花粉精提取分离技术,获得我国第一个花粉加工技术发明专利;设计出了多种花粉精生产工艺,研究出四大类26种花粉系列产品,复方牙痛宁已批准为国家新药;建成西北农大第一家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工厂,是国内外首家生产花粉系列高科技产品的新型产业,使我国在花粉综合加工和产业化上居国际领先地位。蜂花粉系列产品开发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花粉精提取分离技术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发明了三溶剂提取沙棘果总黄酮的方法,将黄酮提取率提高到99%以上、纯度达到83%;研究出16种沙棘高新产品,醋柳黄酮片已批准为国家新药,使我国在沙棘加工利用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发明的大型林产化学加工设备虹吸式多功能提取罐和循环式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为林产化学加工和中草药生产自动化奠定了基础。用他的成果建成8家公司,起草制定标准51个,26项成果被转化。
2014开始介入黑果花楸产品研发,他发明的黑果花楸花色苷提取技术,提取率提高到99%以上、纯度达到55%,比一般提取技术提高了27%,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已经取得花青素提取国家专利,同时,也掌握了原花青素提取技术,并为公司提供了6种饮品生产技术和标准。

李建颖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陕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化工、环境化学
先后讲授“分析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发表《 微波技术在植物纤维漂白中的应用研究》、《微波提取叶黄素方法的研究》、《微波辐射植物源叶黄素提取的应用研究》 等三十余篇论文,其中《 微波技术在植物纤维漂白中的应用研究》被“ EI ”收录检索 。主编 《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 等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 6 部,主编 《高吸水与高吸油性树脂》、《热熔胶黏剂实用手册》、《果蔬花卉深加工技术丛书-提取技术与实例》 等专著、译著 5 部。主持并完成《 微波辐射提取叶黄素方法的研究 》、《 微波辐射植物纤维漂白技术的研究 》、《 微波辐射提取花椒中天然柠檬烯技术研究 》、 《城市污泥对园艺作物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响应研究》 等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 5 项。 主持并完成《高校农科仪器分析课程重构及其网络教学的实现》 等省部级重点教研课题 2 项。

近年来主要获奖:
1. “野生黑枸杞全产业链综合扶贫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获“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2.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仿真实验”国家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天津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度);
4. “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度)。
2018年末介入黑果花楸的产品研发、测试,并开发出部分黑果花楸花青素饮料、纤维素咀嚼片等产品。

辛广

性别;男 1966年5月出生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1996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果蔬加工与贮藏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分会理事、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质量安全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果蔬、食用菌贮藏与加工方面研究。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三五”重点专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2 项,先后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辽宁省自然基金、鞍山市重点科研项目等20余项。"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聪明鲜处理南果梨常温保鲜技术研究"获鞍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等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编教材两部。是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鞍山南果梨》(GB/T19958-2005)主要起草者。解决了影响南果梨产业发展一系列技术难题。

辽宁省省级专业带头人,辽宁省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鞍山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辽宁省高新技术评审专家。

黑果花楸研发成果
2012年介入黑果花楸,曾专程去美国黑果花楸种质资源圃考察,为国内黑果花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带领团队致力于黑果花楸产业发展,参与了黑果花楸优良品种“富康源1号”的选育和推广,参与了黑果花楸种植生产技术、矮化密植技术、果实保鲜储藏等技术应用与推广,直接参与了黑果花楸新食品原料申报及新产品的研发。

李军

1971年生,博士,副教授。院学术骨干
1994年大学毕业,199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环境与生态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主研)课题8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同时兼任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UNDP项目专家,并担任食品分析、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
在研课题:河北省科技厅攻关课题《果蔬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河北省科技厅课题《优质高档干红葡萄酒的原产地模式识别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鲜榨苹果汁与混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农/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葡萄酒增香调控技术研究( 院基金项目,2005-2008);大孔吸附树脂对花青素吸附行为的研究( 院基金项目,2005-2007)。
主要著作:·参编出版《 WTO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参编出版《中国 -东盟功能食品技术合作研讨会论文集》(中英文版) ; 参编出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
参编出版《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014年进入黑果花楸领域,率先机械黑果花楸干红酒的研发并取得专利,同时,积极参与开发黑果花楸各类食品的研发。

李德茂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专家类别: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研究方向:工业生物系统工程
主要成就:申请专利15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副主编
2008年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聊城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聊城市企业科技特派员。 
主要从事工业生物炼制技术研究,已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一部。目前主持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企业合作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曾获2012年度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第9位),2011年度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位),青岛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第2位)。
2016年介入黑果花楸产品研发,重点是黑果花楸微胶囊粒子粉、化妆品、药品的产品研发。

雷晓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调度室主任
男,1974年10月29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水资源调度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级)。国际水利环境学会梯级水库与水系统调度工作组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循环与调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泵及泵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流域、区域、城市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智慧水务,水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省部级一等奖6项,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检索60多篇。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男,1953年8月生,北京人,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全球水伙伴(中国) 副主席等。2016年10月 被水利部聘任为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提出了"自然-人工” 二元水循环理论,系统建立了水循环及伴生水生态、水化学和水沙过程综合模拟与多维调控技术体系。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奖”, 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 劳动奖章" 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36部,申请专利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等奖2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10余项。

孙宝山

沈阳医科大学教授
专项开展黑果花楸功能性食品和葡萄酒、红酒等科研工作。